辦事時間只開放一三五晚上7點至10點30分。 若有任何更新,將另行公告。

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

-

佛陀悟道的七週

宗教上的意義:
佛於苦行林,日食一麻一麥,經過六年仍無法得道(Enlightment)
覺得苦行無益,於是回歸中道,起身離開,進入尼連禪河沐浴,
接受牧羊女蘇佳達(Sujata)供養羊乳糜後,
在菩提樹下以草鋪設金剛座,誓願:『不成正覺,誓不起座。
經七日,夜睹明星,豁然開悟,
嘆哉:『奇哉奇哉,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,
只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

證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(Samyksambodhtaya)
後的佛陀並沒有立即離開當地,
而是在此處進行七七四十九日的禪思,享受禪悅法喜,
之後才動身前往鹿野苑,度化第一批阿羅漢弟子 -- 五比丘。
開悟後的七個七日(Sattaha)

第一週(結跏趺坐的七日,Pallanka sattaha
就在金剛座(Diamond Throne)上結跏趺座,
靜思並享受證得阿羅漢的禪悅之喜,
第七天晚上,佛陀整夜靜思十二因緣法(Paticca Samuppada)

第二週(不眨眼的七日, Animisa sattaha
為感激菩提樹提供庇護,佛陀不眨眼的站著,
凝視它長達七日。佛陀當時站立的位置上,
阿育王立有(Asoka King)紀念塔及佛龕,
就在大菩提寺前方高地上。

第三週(經行的七日, Cankama sattaha
大約在金剛座與不眨眼紀念塔中間,佛陀由東而西進行經行。

第四週(寶屋的七日, Ratanaghana suttaha
佛陀住於主寺西北方寶屋(Ratanaghara )中,
此寶屋並非真如其名以寶石所建之房屋,
而是佛陀思惟「阿毘達磨藏」七論的地方,是法寶之屋。
由《法集論》開始,佛陀依次思惟,然審察前六部時,
他身體並未發光,到《發趣論》,
他開始思惟二十四緣--因緣、所緣緣等時,
佛陀的全知才得到展現機會,一如吞舟大魚般,
唯有八萬四千由旬深大海,才能容身,
佛陀全知只有在這部大論裡,才能真正找到容身處。
當佛陀以那全知來思惟微細且深奧的法時,
六道彩光(靛青、金、紅、白、黃褐、與眩目的光)
從大師身上射出。此處目前有個小佛龕紀念它。

第五週(白楊樹下的七日, Ajapala suttaha
佛陀的第五週在白楊樹下沉思中度過,
地點就大菩提寺的前方離東門幾步路的附近。
此處佛陀向一位請法的婆羅門開示:
『婆羅門不是決定於他的出身,而在於他的行為。』

第六週(目支鄰陀龍的七日, Mucalinda suttaha
在白楊樹下禪思七日後,
佛陀移至主寺西南不遠處的目支鄰陀池(Mucalinda Lake)繼續禪思,
並享受阿羅漢果的法喜。
此時天下大雨,目支鄰陀池中的龍王以牠的身體來遮蔽
佛陀並保護衪。

第七週(闊葉山檨子樹的七日Rajayatana suttaha
佛移至此樹下進行禪思,經七日後,有兩位商主經過此處,
天空有聲告曰:『太子喬答摩悉達多太子(Prince Gotama Siddhata)
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然而四十九日未曾進食,
奉食者將得到很大好處。』
兩位商主於是將一路上充飢的米糕和蜂蜜奉獻給佛陀,
並請回佛陀的一撮頭髮供養,
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供養佛陀舍利的人,
而這兩位來自緬甸的商人,聆聽佛陀開示幾小時後,
歸依佛陀,成為首批在家弟子。此時,三寶中的,僧寶尚未出現。

今天也是佛陀的成道日~也是俗稱的臘八日。
我為了想讓大家更明白佛陀在正覺大塔悟道的過程《重要的知識
這一篇細文轉載自網路,請大家一起分享~~。


                      by虛前子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